第(2/3)页 利用港澳的金融,港口优势,把热钱输入广城、深城。借两大城市的特殊政策,把热钱注入新兴产业,制造业,全面带动粤省七大城市的经济。 最终的收益,一部分会留在粤省,一部分则回流港澳,作为两大特区的投资回报。 此策一出,立刻引发诸位委员的深度思考,和教育提案的冷言冷语不同,郭德胜非常支持大湾区提案,出声道:“特区作引擎,内地做制造,深度分工,高度合作,可最大限度发挥各地优势。” “尹生好眼光!” 霍官泰,李善富等商界人士,个个点头,非常认同。 罗德臣等司法界,科技界人士,则保持不语。不过商界大老板们的反应,足够证明大湾区提案的惊艳。 几人互相对视,交换眼神,认识到尹照棠能进入会场,绝对具有超前的眼光。 最后,建设大湾区的提案,获得全票通过。该提案无关法律,不会写入《基本法》,只能后续写入政府发展纲要里。 成为国家级项目。 不过,国内授权/协助特区政府与各国地区可缔结互免签证协议的建议,也获得众人支持,成功通过,记入《基本法备忘录》第七章第一百五十五条。 有第七章第一百五十五条作为基础,筹神要求达标,算是同二爷有个交待。 坐在会堂里的尹照棠,脸色却并不开心,保底条款的通过,称不上得偿所愿,真正的诉求,却被暂时搁置。 至于大湾区的建设,是互惠互利的事,港澳要提供基建资金,打通跨海大桥,促进地区链接,以换取大湾区的市场、劳动力和政策。 内地收好处,给回报。 能坐进会场的人,首先都认同国内的经济潜力,天然支持大湾区建设。国内刚刚起步,更是希望获得资金。 在长期经济优势的影响下,港商更一致认为,内地产品没竞争力,新兴产业将会受港资控制,得意洋洋,满心欢喜着呢。 虽然,这份政策有超越二十年的眼光,但是,会堂的平台够高,正需要超越时代的眼光来带领时代! 有国家撑腰,根本不用藏着掖着。 会议结束。 尹照棠把文件交给霍正霆,脸色沉闷地起身,带秘书回到招待所。钱奇琛汇报完工作,走出南海,脑海回荡着领导的话,面色思索道:“去招待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