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清晨。 皇城御道。 迎着一道道目光,贾环走进天下政令之地。 内阁衙署内,诸公刚刚上衙,都在批改政务翻阅公文。 一见到年轻紫蟒,内阁杨首辅颔首称赞: “北凉一战,贾镇抚使力挽狂澜,定鼎胜局,真是社稷之福!” 贾环笑着见礼。 寒暄过后,杨首辅直截了当问: “功劳封赏,贾镇抚使作何抉择?” 诸公放下笔墨纸砚,目不转睛地盯着贾环。 对于大乾朝廷而言,这个选择格外重要。 从古至今,军功都要封赏。 倘若放弃国公爵位,那便颁布通告,非朝廷冷落功臣,而是他弃之如敝履。 如果直接卸职,那意味锦衣卫少了一个强势霸道的镇抚使,锦衣卫权力格局大变,大乾勋贵多了一个十九岁的国公。 岂料。 一言石破天惊。 贾环轻声道: “官位要,爵位也要。” 气氛一瞬间凝固。 内阁辅臣们紧皱眉头,这完全是妄想,上次廷议有了定论,只有二选一! “何意?”杨首辅面色严肃。 贾环作揖施礼,恭敬说道: “请内阁禀报陛下,再开廷议!” 杨首辅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对方。 在内阁沉浸多年,他嗅觉极度敏锐,贾镇抚使此举恐怕不仅为了封赏事宜。 但其挟惊天战功返京,又驳斥朝堂决策,确实有资格再开一场廷殿议会。 杨首辅示下: “高阁老,你进宫禀报陛下。” “好!”高阁老离开内阁。 只是两刻钟,他返回传话: “陛下口谕,前往廷议大殿!” 紧接着,各部主官接到口谕,相继赶赴廷殿。 包括一身金色绣蟒的飞鱼服,初辰雾气笼罩,而江无渊龙行虎步,一抹金色在迷雾中格外闪耀瞩目。 群臣安静无声,汇聚于廷殿。 左右两张尊贵御座,景德帝先行落座,太上皇姗姗来迟。 司礼监权宦也就是帝王家奴,呈两方阵型各站帝王身后。 衮衮诸公挨个坐于锦墩,宗人府翰林院大理寺和五个镇抚使、南司三人只能站着。 太上皇摆手道: “贾环要说事,给他赐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