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六十一章-《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第(2/3)页

    反应3:想去照顾他。宝宝的脸越接近娃娃脸的典型特征,加上你看他的时间越久,你就越觉得他可爱,并且越希望去照顾他。有趣的是,当你看到宝宝可爱的脸时,你的精细化操作的任务也会做得越好——不再笨手笨脚,而是变得(心灵)手巧了!

    反应4:变得更善良。当屋子里有泰迪熊(也是典型的娃娃脸)时,被试在金钱游戏中的作弊行为更少了!

    根据洛伦兹的说法,这是一种进化策略,可以让我们照顾无法自己做任何事情的婴儿。事实上“婴儿图式”不仅仅适用于婴儿。

    小动物:小猫、小狗、考拉或小鸡,米老鼠或星球大战中的BB-8等虚构人物都属于这个可爱范围。

    这种可爱,全靠进化。200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将洛伦兹的『娃娃脸效应』进行了实验测试。他们让122名本科生对婴儿的可爱程度进行评分。研究人员发现,参与实验的本科生对婴儿的评价越可爱,他们就越想照顾婴儿。洛伦兹的进化论解释适用于此。这些可爱的特点,让大人小孩都想呵护宝宝。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aw”,而且是一种保护和养育的身体冲动。我们的身体似乎天生就会对可爱做出亲切的反应。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没有成人看护,婴儿就无法长大成人。与许多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婴儿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需要更长的照顾时间。人类婴儿在一岁左右时学会走路,而许多其他动物,如马驹,在出生后仅几个小时就能站起来。人类婴儿在生命的头两年需要母乳,而小猫至少需要一个月由母亲断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这种可爱,我怀疑我们中谁都愿意照顾婴儿。他们生活无法自理,所有的便便、吐痰和其他体液都不受控制地喷出,没有任何明显的预警。他们无法沟通交流,因为他们还不能说话。他们不会做饭、打扫卫生...为了确保该物种的未来保持安全,婴儿进化出了可爱的特征。

    何时以及如何进化出可爱和其他类似特征,如头发、下巴或哭泣,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进化生物学家寻找遗传或表观遗传线索来弄清楚特征是如何进化的。它是另一个性状进化的副产品,一个拱肩,还是一个随机突变或基因重组事件被证明是有用的?对于可爱,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基因是如何控制婴儿面部结构的,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可爱的东西。

    言归正传,说回猫咪。

    从“婴儿图式”的概念来讲,猫咪完美符合人类对于婴儿的偏爱,不知道是不是进化导致的,但的确完美的符合了人类的癖好。

    但猫咪并不这样认为,无论公猫母猫它们都以strong作为自己审美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在母猫发情的时候,评判自己的梦中情猫靠的就是超重的尿味和硕大的体型。

    总的来说,猫咪眼中的同伴应该是膀大腰圆、毛色多而重、亮而稠密这种简单审美观念。人类眼中的猫,受遗传学或社会学的影响,多少带有象征意义色彩的审美偏好,比如萌动可爱,白色猫咪象征纯洁,甚至还会因为两个人的观念不同,而导致的审美不同。

    所以格尔是没办法欣赏希芙的外貌了,不过,格尔对于希芙的勇敢和力量倒是充满了好感!

    这倒不是格尔有什么特殊的癖好,而是他们种族的审美就是如此。

    审美,这个词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从艺术欣赏到自然景观的凝视,从时尚潮流到建筑设计,无不涉及审美的范畴。然而,审美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和思维活动。它不仅与美的感知和情感的流露紧密相关,还体现了人类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尽管审美体验往往被视为主观、情感的表现,但它背后潜藏着理性、结构、规则的深层次逻辑。

    审美活动往往被认为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产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往往是通过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的。但从哲学层面上看,审美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官享受,它同样涉及到对感性经验的理性分析、结构化理解与价值判断。这种双重性质使得审美成为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