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其陷在感情的事儿里出不来,还不如跟着江弦混,起码他是真不会亏待自己人。 “我加入,我会点儿编剧,有啥角色需要的话我也能演。” 今儿拢共来了二十七号人,江弦大手一挥,大部分人便迅速响应,纷纷投入“海马影视创作中心”麾下。 比较犹豫的就那么几个。 像是海岩。 虽然他作品发表不多,名声不大,但是腕儿绝对不小。 后世刘心刚拍过一部剧叫《五星饭店》,编剧是海岩。 为啥海岩会写饭店呢? 因为他老本行就是干饭店的。 他当过兵,写过,当过警察,但现在的职业是昆仑饭店的总经理,五星级的饭店,绝对不差钱、不愁吃穿。 所以对海岩来说。 哥们根本没必要和你们瞎掺和。 哥们家境优越,从小就没吃过苦,写个《便衣警察》也改编了。 总而言之,哥们这一路上的酸甜麻辣只有哥们自己知道。 就说现在这屋里,除了江弦,任谁都一身的江湖气,海岩呢?西装笔挺,完全成功企业家。 那还趟这浑水干嘛? “那啥,我就不来了。”海岩轻咳一声,“事儿多,忙不过来。” “.” 江弦看向他,一脸平静,等了三秒,回了一个字: “行。” “那啥,到时候需要帮忙就说句话。” 海岩还有点儿不好意思,“我在昆仑饭店工作,有机会你们上我那儿,我请你们吃饭,想游泳和按摩也能去,我能给你们办张免费的游泳证和按摩卡。” “哟,太谢谢了。” 大家萍水相逢,海岩不想加入,那就不加入,也没谁对这人有啥意见。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尿不到一个壶里有啥办法? 不过看见海岩这么大方,倒都还对他印象挺不错,觉得这哥们可以交上一交。 海岩犹豫过后选择了不加入,另一边,冯晓刚也在犹豫。 但是他觉得这个“海马”可能有点儿靠谱。 说出来可能都没人相信,他这个美工,一直有个编剧梦。 在冯晓刚看来,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远远大于在美术上的。 而听江弦讲了“海马”的创作模式以后,冯晓刚觉得这是个让自己踏足编剧领域的好机会。 因为剧本是大家一块儿来侃嘛,然后各自创作各自最擅长的部分。 这对冯晓刚来说,是个非常大的优势,可以在创作中避免自己的短处,不去考虑那些不擅长的东西,尽情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总之,感觉能冲。 “我加入。” 和冯晓刚同时说出“加入”这个字眼的是刘震云。 刘震云是以HEN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大中文系的。 前几年毕业以后分到了《农民日报》工作,在此期间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只是创作能力尚未达到巅峰,发出几篇文章也是石沉大海,一直寂寂无名。 刘震云觉得自己的创作卡住了。 卡在一个瓶颈的地方,需要什么东西来让他破一下。 而眼下这个“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在他看来就是个最好的契机。 和当下这么多名笔共同创作,在这个创作期间,能让他学的东西可太多了。 一次碰头会结束,除了最豪横的海岩,其他人都做出了加入的选择。 毕竟不是谁都像海岩那样,可以豪横到完全不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去赌上一把。 把事情交代完,大伙就七嘴八舌聊上了电视。 江弦放话了。 要做就做最好的! 要馋死观众,一到放电视的点儿,大街上都找不着一个人,连小偷都没有那种。 全国人民除非是家里没电视或是赶着上厕所拉屎顾不上,其他人全都得守在电视前头等着看这部剧。 要做就要做到这种水平。 一上来就这么高的要求,一下子给了在座众人极大压力。 “要我说,咱们在座这些编剧、作家,有的当过军人,有的插过队当过知青,有的人干过工厂,有的人上过大学,那写一个东西出来,你写工厂,我又没去工厂上过班,难免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硬写就特容易让别人笑掉大牙。”王硕这个时候站出来说。 这话马上得到了在场众人们的共同认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