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肯定是希望自家刊物能越办越好的。 因此,这位接替王濛的主编,到底是来走个过场,还是真的来做些实事,这是有待观察的。 而从江弦如今的行为看来。 他干的还不错。 至少他是真的把心思用在了这部刊物上,干的怎么样另说。 “江主编恐怕是咱们《人民文学》历史上最勤奋的一任主编了。” “是啊,以前还从没有主编把所有终审的稿子拿去自己看的。” “我一直都相信江主编的主编水平,人之前给《人民文摘》办的怎么样?一部刊物从无到有,迅速风靡全国,这绝对是有水平的。” “有道理、有道理。” 当然了,也有人担心,江弦这是单纯的三分钟热度,过了刚上任的这段考察期,就将打回原形。 可现实是,接下来几天,江弦表现出了什么叫从始而终、始终如一。 不仅每天都替徐晨辉开车,更是一个人包揽全编辑部里全部的终审稿件。 搞得副编们闲的都有些不自在了。 尤其是刚上任的刘鑫武,那叫一个纳闷。 他有病吧?! 刘鑫武上任《人民文学》已经很久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竟然连一部稿件都没看到过,一张稿签也就是终审审稿单都没写过。 你说江弦没针对、打压他? 刘鑫武是绝对不信的。 这小子肯定满肚子坏水儿、存着坏心眼子呢。 “不行,得想想办法。” 刘鑫武一琢磨,那么多稿件送进江弦的办公室,他能审的完么?真把心思用在审稿上了么?指不定是在办公室里干啥呢。 于是就去找人打听这件事情。 想着到时候以江弦审不过来为借口,找其他几个副主编,打着为“主编”分忧的名头,抢回来自己的“审稿”权力。 结果一打听。 “都审完了!” “写了满满一页的稿签!” “您看看给这篇写的这句多好。”对方给刘鑫武指了指。 刘鑫武看一眼。 “.闹剧中有狂热,狂热中有激情,激情中有真正的庄严,有当代青年的奋斗、追求、苦恼、成功和失败。” “我们都准备把这一句写进“编者的话”里去了,就当作对这篇的评价。” “嗯是么” 刘鑫武有些尴尬。 偷鸡不成,反还被打脸。 在《人民文学》那边儿孜孜不倦的审了一星期的稿,或许是因为江弦已经很久没碰到过需要收集进度的词条,所以罕见的活力充沛,勤奋属性大爆发,一刷起进度就停不下来。 一直把【代替】进度刷到了(67/100)的位置。 这期间,江弦也想过既然“代替”就可以刷进度,那替人倒杯水之类简单的事情能否会增加进度呢。 他也尝试过,但发现进度并没有涨,这一类简单的刷法似乎并不能得到系统的认同。 无论是这件事,还是之前的“自主合成”bug,都能看出,在系统面前,钻空子是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忙活一个星期以后,江弦决定暂时给自己放个假。 剩下的进度之后再刷,他得去翠花胡同看看自己的另一群兵了。 一进院子,江弦就看见刘恒蹲在屋檐底下发呆,双目无神,似乎都没有注意到他进来。 当然了,也不只是刘恒一个人,余华、魏人这几个脸色也都不算好看,坐在桌前,写写划划。 “这是咋了?”江弦问了声朱虹。 “压力大啊。”朱虹笑着给江弦讲了一下“海马”众人们这些天的苦恼。 江弦给他们的任务是一块儿写一部电视剧。 而且要求这部电视剧一定得惊天地泣鬼神,一定要万人空巷,连犯罪率都能降低的那种。 创作这么一部剧,谈何容易? 如今一群名笔连电视剧题材都还没确定下来,仍在激烈讨论。 “我们觉着是写京城生活,这个大伙儿印象都比较深刻。”王硕给江弦透露,“但是呢,余华、冯骥才、刘震云还有几个人又不是京城长大的,冯骥才还好,都在京城生活过,还算是熟悉,天津离得也不远,刘震云也还行,这些年一直都在京城,主要是余华,他都不熟悉京城生活。” “我可以写尽量没有京城生活的一部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