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见郑晓龙仍旧不理解,江弦只好继续举例。 “你就想象咱们俩面前现在不是一面墙,是一台摄像机,拍的就是咱俩说话的场景,然后这部电视剧有百分之九十的剧情,都在这个场景里发生。” “噢~” 郑晓龙大概懂了,“这就叫情景喜剧啊,那这个好,这样拍摄的话,制作成本会降低很多。” 他也很快想到,情景喜剧,江弦主要给他介绍了情景,但是没怎么提喜剧俩字。 “江老师,如果我没误会你的意思,情景喜剧、情景喜剧,那你们要做一部喜剧对吧。” “对,喜剧,围绕着咱们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来编这个故事。” “哎呦,喜剧” 郑晓龙摩挲着下巴。 喜剧这种形式,在电影里可能出现的比较多,但在电视剧里还真没怎么出现过,或者说就还没出现过。 “这可真大胆,咱们国内的电视剧从没搞过这些,真要是做了,那就是.” “开先河了。” 江弦笑眯眯的说道:“怎么样?有没有胆量和我试一次。” “这我.” 没谁是一腔热血一忽悠就来劲敢跟着赌一把的。 郑晓龙虽然没结婚,没有家庭的负担,但也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这电视剧成了还好,成不了,那上面肯定第一个拿他是问。 毕竟电视艺术中心是个破落户,资金有限,每拍一部电视剧用的都是自己为数不多的家底。 “江老师,我可能得考虑一下,你给我一点时间。”郑晓龙道。 “没问题。” 江弦非常理解他,笑眯眯的拍拍他的肩膀,“这样吧,过几天我再过来一趟,到时候我先给你看看剧本。” 郑晓龙一听这话,登时惊讶。 “剧本已经写好了?” “还没。” 江弦摆摆手,“催一催的话,他们应该能把前面写出来,没听过那句话怎么说的么?”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不是。” “那是哪句?” “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江弦一脸平静道。 郑晓龙这一等,1986年仅存几天的12月就过完了。 眨眼来到了1987年。 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住房年”,联合国搞的,意在提高对住房问题的关注。 这事儿咱们国家很重视,还专门出了一套《国际住房年》纪念邮票。 这事儿也足够深入人心,后来有个电视剧叫《我爱我家》,每集结束之前还会有数分钟的“我家花絮”,就是一些NG的镜头剪辑,还有和“我爱我歌”,就是主题MV作品,另外在片头会有一行字幕:“献给国际住房年”。 就在这样全国人民喜迎“国际住房年”的氛围里,1987年第一期的《当代》发行了。 朱琳还没读过《顽主》这篇,正巧前往欧洲,干脆带了一册1987年第一期的《当代》准备在飞行的路途中看。 这次去欧洲的中国剧组成员很多,不过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位是苏聪。 苏聪这会儿其实有点尴尬。 最开始,贝托鲁奇和托马斯找了两名作曲家给《末代皇帝》作曲。 一位是给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配乐的莫里斯.贾尔,此君后来还配过《人鬼情未了》。 另一个就是苏聪了。 苏聪不算什么有名的音乐家,他是一名留学生,在德国,参加艺术节、国际作曲比赛,拿了不少奖,但钱没挣多少。 偶然一次,他在《综艺》杂志上,看到贝托鲁奇找电影配乐,于是让他签约的出版社寄了一些作品给老贝。 一年内杳无音讯,苏聪都快把这事儿忘了,结果过了一年,正准备读博的他突然接到京城打来的电话,说电影要开拍了,请您火速来京。 苏聪因此来到了《末代皇帝》的剧组。 可是麻烦很快来了,苏聪和莫里斯俩人的作品版权,因为早都签给了出版社,对托马斯而言,等于说少了一笔电影音乐版权,这就让托马斯觉得吃了个大亏,很不划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