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如他在结尾所说: “阅读《小王子》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文学创作中的某些执着。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江弦将童年体验转化为永恒智慧的能力。 我自己在创作中也常常回到童年记忆寻找素材,但江弦做得如此举重若轻。 他用一个小王子的星际之旅,就道出了生命中最深刻的真理: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 一部儿童文学,深刻成这个样子? 冯骥才傻了。 都是成年人,都对世界有着自己固定的认知,所以当刘鑫武这篇文学评论怼到脸前的时候,冯骥才真的有点懵逼。 不论怎么讲,这都只是《儿童文学》上面的一部儿童文学啊。 就算作者是江弦,这也只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结果刘鑫武能解析出这么多东西? 换别人,冯骥才还会猜测他们可能是在硬吹。 但刘鑫武 开什么玩笑? 冯骥才敢打包票,刘心武是绝不会也绝不可能做江弦的鼓吹者的,他是那种,但凡江弦写的有他看不过眼的地方,都会坚决的批评出来。 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这篇《小王子》就很可怕了。 冯骥才忍不住皱起眉头。 让你的反对者都忍不住发出赞美之声。 那么可想而知这篇写的是有多好! “妈的,不是和我说就是儿童文学,不适合在《中国作家》上发表么?” 冯骥才咬着后槽牙说了一句。 之前在海淀的签收活动现场,他替《中国作家》向江弦约稿,结果最后没约成。 他倒也不是埋怨江弦不够意思。 他也没什么可埋怨的。 人江弦当时就说了,是儿童文学作品,你想要我给你。 是冯骥才自己说算了的。 结果现在看了刘鑫武的文学评论,一种不太好的感觉涌上冯骥才都心头。 他忽然记起自己当初和江弦合写通俗文学赚稿费都事情。 当时他和江弦一块儿写了一部《霍元甲》,给当时上海籍籍无名都一部小刊物《故事会》投稿。 虽说那部有一半多都是他大冯执笔。 但说到底,整个故事也都是江弦讲给他的,他只不过充当了一个笔头来完善故事的作用。 所以这部《霍元甲》写得好,功劳其实还是得记在江弦头上。 这也提醒了冯骥才,他感到深深的后悔。 “早该想到的啊。” “通俗文学都写的这么好。” “儿童文学又怎么会差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