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先苦后甜!-《1978合成系文豪》


    第(3/3)页

    范用过来以后,一听说冯沐要将江弦《小王子》的出版工作交给三联,也是大喜过望。

    且不论《小王子》的发行有多火热,就说这些年,凡是江弦所作书目的出版,那就没有一次遇上过读者的冷遇,次次畅销,江弦这个名字都成了“畅销”二字的保证,在出版界,这位作家那是人人眼馋的一块儿金字招牌。

    范用也不知道自己家的主编是给了冯沐多大好处,居然能让冯沐亲自过来安排他们三联书店出版这部。

    要知道中作协手底下不仅有大名鼎鼎的作家出版社,更是有作家们心中“圣地”的人文社,不论哪一家,都不可能会拒绝冯沐安排的这个出版任务。

    但是冯沐居然偏偏把这篇《小王子》交给了他们三联书店!

    这就让范用觉得非常困惑。

    但范用还能把关系联想到沈昌文和冯沐之间去,去猜想沈昌文和冯沐或许有什么深厚的交情。

    而沈昌文就是完全懵逼了。

    范用的疑惑他心中当然也有,只是不方便问冯沐,好在冯沐很快就自己给出了回答。

    “三联书店是老书店,底蕴深,品牌好,最主要是三联有自己的特色,不官不商,这篇《小王子》我相信你们也读过了,这篇的气质,在我看来,是和三联相当吻合的。

    更关键的是,将来如果想把《小王子》引到香港、引到国外,在这方面,三联恐怕比国内任何一家出版社都有优势。”

    “.”

    沈昌文和范用听完以后,都感到深深的不可思议,对视一眼。

    这冯沐,真是为《小王子》、为江弦操碎了心啊。

    的确如冯沐所说,三联书店每年有80%的出版书目,都是从国外引入的译制丛书,不论是和国外的联系,还是手底下搞翻译的译制人员,这些能量都不是国内其他家出版社可比的。

    所以冯沐这是从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开始,就为江弦这篇《小王子》将来向世界推行做好铺垫,这目光、这眼界不愧为作协的大领导,真是高瞻远瞩!

    而接手《小王子》出版任务的范用,很快便投入进《小王子》的出版工作之中。

    对他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真正去熟悉《小王子》这篇。

    范用将《小王子》仔细读个几遍,然后去找《小王子》这篇的文学评论。

    他发现几乎不用找。

    《小王子》的文学评论,可以在任意一册文学期刊、评论刊物上看见。

    这对于儿童文学绝对是非常罕见的。

    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这些儿童文学,向来很少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文学评论家们更热衷于先锋的、文学性强的作品,从中挖掘出别人无法发现的观点,以及炫耀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儿童文学一向是没多少可供解读的空间,当然不会引起太多文学评论家们的关注。

    可《小王子》不一样。

    范用在《文艺报》上都能看到这篇的文学评论:

    《以儿童视角寻找生命的“本真”——读‘小王子’》

    江弦把它献给一个大人,献给他曾经做过的孩子。

    “每个大人都是从做孩子开始的,然而记得这事的又有几个呢?”

    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年轻而忙碌,人们走路的时候总是匆忙得像上厕所一样,许多人都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星空或者夕阳;没有时间等一朵花开花谢;没有时间问问路边低着头的小孩在想什么;没有时间写信;没有时间赤脚走路;没有时间练习用口水吹泡泡。

    《小王子》使我终于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事情被我忽略了,原来我已经忘记了自己从前的模样。

    我们把许多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我们纷纷离开家乡,丢下父母,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煞有介事地生活。之后,每年我们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两个甚至更多个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挤作一团。

    我们听到某人的一句话,一定要思前想后,才敢断定那句话没有其他的含义。

    我们的存在需要许多各种各样的数字证明。我们以占据许多各种各样的数字为荣。

    我们又把许多很复杂的事情想当然地简单化了。我们早已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对什么都习以为常。但是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根本不了解,有太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我们都不再有兴趣和时间停留。

    “我还有很多正经事要做!”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可笑的借口。

    一个朋友说,有一天,他看到两个小孩在赛跑,他们往上扔一块小石子,石子落地就跑,这就是发令的方法。

    聪明吧?

    我们长大了,于是变笨了.

    这篇评论写的真挚动人,但之所以能吸引到范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文章的作者叫叶兆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