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子深思之后,唤了一些臣子入宫,直到宫门快落钥才回去。 这日之后。 朝中众臣敏锐的发现,陛下和顶头的几个大佬,行事作风一下子变得雷厉风行了起来。 不是说从前碌碌无为。 可和现在一比,一个像正常的走,另一个像后面有狼狗在追的跑。 虽然不解,但他们仍然不可避免的加入到了这场赛跑之中,等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平白无故多干了好些活。 偏偏他们去告状上头却无一人理会,众臣也就明白了: ——内卷这件事无可避免。 盛元五年,才开了个头就接连发生了不少事情。 如吏部,余尚书于三月初上书,直接让朝堂上下都震了一震! 朝野内外,所有人的目光都移到了这件事上面,议论纷纷,不止在朝官员奔走相告,相互联结。 连文人士子们也反应剧烈。 无他,此事关乎身家性命。 余尚书只奏了一件事,在吏部授官之前再加一次考试,上至六部京官,下至地方小县官,都要经过这一次考试才能授官。 听起来很简单,里面的门道却不少。 大周入仕途并不止科举一条,还有外戚恩封、勋贵祖荫、国子监补录等等,难免鱼龙混杂。 科举正途出来的进士,也不少不食人间烟火,一心只有圣贤书的清高人。 往年,吏部最头疼的一点就是——该如何给他们安排事情。 知道他们没本事,可走旁门小路的有背景有门路,正经科举的有大义名分,都不能随随便便打发了。 可是,他们真没本事啊! 把这些人放到干实事的位置上,那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如许玥在江南时和人辩论过的一般。 他们会把事交给小吏和师爷,导致权柄旁落,民间有言:“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未尝不是因此而出。 只享受官员的权利,而不付出,这些人是快活了。 损害的却是大周的利益。 如今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