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便是皇帝听了,也不由微微抬头,眼中露出一抹明亮。 “此等爱民如子的好官、清官,若刘大人不为相,这满朝上下又有何人可为相?!” 说来也是可笑。 所有人都没有在乎皇帝的意思。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所有官员全都将目光看向了位于文官序列最前方的两人。 “终究还是有机会再次收拢大权啊……” 而平日里,一般有了事情都是相关的衙门将奏折递呈内阁,由内阁来处理。 所有人都懵了。 他们仍旧觉得,他们这些文人,才是大夏的希望所在! 这种对立的情绪本不应该出现一个人的身上,但大夏上下无数读书人却都是这样的想法。 一众官员都是纷纷拜下,口中应和。 皇帝脑海中刚生出这样的念头,便忽然看到户部尚书忽然转身,对着他拜下:“陛下,相位究竟由谁担任微臣无权过问,但微臣愿意向陛下举荐一位大贤!” “大人此言才是荒谬!” 皇帝幡然色变。 “刘大人怎么就不妥了?!” 身躯也在微微的颤抖。 然后便脑海中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一个念头—— “而满朝上下文武百官,能符合此条件者却为数不多!我吏部评判百官功过,经过认真查看,选出一德才兼备者,当可为相!” 正因如此,在当初东西二厂势大之时,满朝文武也大部分选择投靠陆元青或者朱永昌。 满朝上下,文武百官更是瞪大双眼,诺诺不敢言。 唰! 平淡的语气一经传开,传遍整个会场之后,犹若狂风席卷,惊涛拍岸,顿时让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愣住了。 李琦,可为首辅! 李琦,可为首辅! 李琦,可为首辅! 所有人都一脸不可置信,所有人都一脸匪夷所思,他们只觉得是不是自己耳朵出现了问题,又或者自己此刻仍旧身在梦中。 为的,自然还是相位人选。 他看着站在眼前的李琦,表面上看似恭敬,但实际上却无任何忠君爱国之念,心中但怒火更是狂飙。 “可恶!” 锦衣卫,怎么就敢染指相位? 看着此人的举止,怒火飙升的皇帝再也忍不住,就想爆发雷霆震怒。 而今日是大朝会,因为所议之事又十分重要,以至于从上朝开始,满朝文武便争论了起来。 皇帝的脸色,再一次色变。 “正是正是!” “竟是如此随意!” “微臣,见过陛下!” 大殿内的所有人,表情也瞬间凝固。 锦衣卫指挥使的腰牌! 这句话,这件腰牌的出现,让整个大殿内,顿时寂静一片。 看来……朝中终究还是有人看不下去,为朕说话了! 看来,这满朝文武,还是有心想皇室的臣子啊! 左边的张易居束手低头,沉默不语。 “如今朝中百废待兴,所需的是能够带领我们重振朝纲的首辅,此非张大人莫属!” 想当官的,想当高官的,当了高官还不满足的人数不胜数,哪怕前一批人几乎都死光了,哪怕朝中刚刚经历一场血腥杀戮,可这对他们而言,却丝毫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陛下应当考虑一番!” 此人来到殿中,走到群臣的最前列,这才朝着皇帝拱手行礼。 先是对着皇帝行了一礼,随后扫过了先前说话的一众官员,最后落在了吏部尚书的身上,义正言辞道:“内阁首辅之位何等重要,又岂能因为你吏部拟定了一个名单,皇上便必须要批准?” 自从锦衣卫势大之后,满朝文武上下无不是对锦衣卫畏之如虎,甚至不少人都找上胡桓,希望得到庇护和支持,而他们为了活命,更是可以跪在地上像狗一样求饶。 而锦衣卫,只是一群武夫! 纵然现如今的锦衣卫势大如斯,可声名狼藉比之东西二厂也有过之无不及,但凡有骨气都文人都不会与之同流合污! 朝中上下也并无任何靠山,朝外也并无强力助益,若是与张易居、刘文元相比,他什么都算不上! 丞相之位,更是八杆子都轮不到他! 可现在…… 不得不说,这很奇怪。 不得不说,大夏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死的人多了,空缺出来的位置也就多了呀! 这一次的声音依旧不大,但在此刻却恍若一道惊雷一般,炸响在殿中。 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令所有人都不由为之色变。 可户部尚书却好似完全看不到皇帝的脸色一般,自顾自说道:“如今满朝上下百废待兴,若陛下想要重整朝纲,肃清宇内,值此之时由刘大人担任首辅之位,可谓恰当之际!” 听着这话,皇帝坐在宝座上,虽面上不动声色,可隐藏在袖子里的双手,却紧紧的握住。 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依旧瞧不上锦衣卫! “刘大学士虽然治理过水患,可却并未有主政一方的经验,不熟理政如何能担任相位?需知相位日理万机,非德才兼备才能胜任,刘大学士固然学识、理政都是不弱,但与张大人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而这个念头一经生出,他们便忽然骇然的想到一个很有可能,却在此前不愿想也不敢想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