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诸葛亮却遣司马魏延,西入羌中,招抚羌众,与魏雍州刺史郭淮,大战阳溪,斩获甚众,奏凯而还。 时长史张裔病殁,诸葛亮迁蒋琬为长史。蒋琬字公琰,籍隶湘乡,尝随刘备入蜀,受命为广都长,沈湎不治。刘备意欲加诛,独诸葛亮器重蒋琬才,代为请免。及后主嗣立,诸葛亮遂举蒋琬为参军,进任长史。蒋琬尝筹足饷糈,供给军用,故诸葛亮每出师,馈运无阙。诸葛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可属大事。 到了建兴九年仲春,诸葛亮复兴师伐魏,进攻祁山。魏曹真已升任大司马,抱病甚重,不能督军,乃调司马懿西屯长安。未几曹真即去世,由子曹爽袭爵。 司马懿得握军事全权,即使部将费曜、戴陵,率精兵四千,保守上邽,自偕将军张郃等,往救祁山。 张郃请分守雍郿,司马懿谓兵分势散,适为敌擒,因悉众西行。 诸葛亮闻司马懿亲来援应,偏不去迎战,但留王平攻祁山,自率魏延、姜维等,从间道往攻上邽。 魏守将费曜、戴陵,仓皇出战,哪里是蜀兵对手?四千人几被杀尽,还亏雍州刺史郭淮,领兵援应,才得救回。 二将闭城静守,天气清和,陇上麦熟,诸葛亮令军士四散割麦,作为兵粮。 郭淮等不敢出争,只遣人飞报司马懿,促令还援。 司马懿急忙回军,行抵上邽城东,适值蜀将魏延、姜维等,分路杀来,当即下令军中,结阵自固,只许放箭,不许出战。 魏延、姜维,左右夹攻,都被魏兵射退,不得已收军回营。 司马懿却敛兵依险,坚壁拒蜀,蜀将一再挑战,只是不出。 诸葛亮引军还抵卤城,司马懿反从后追逼,亦至卤城东偏下寨。 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等将,分头埋伏,自往司马懿营搦战,司马懿仍然不出。 蜀兵在司马懿营外百般辱骂,司马懿置若罔闻。恼动了大将张郃,入帐语司马懿道:“蜀兵远道来攻,请战不得,知我利在不战,必将变计困我。为今日计,不如与彼一决,如得胜仗,彼自退去,祁山亦可解围了。” 司马懿摇首道:“诸葛亮军孤食少,便要退兵,我兵将来追击,自可得胜,何必定要急斗哩?” 张郃又道:“正惟敌军将退,越好追击,且众志皆奋,何患不胜?” 司马懿终是不从,反且依山掘濠,为久屯计。 忽有二将趋入道:“蜀兵又来挑战了!” 司马懿接口道:“由他挑战,我总固垒不动,看他有何妙法?” 二将齐声道:“人言公畏蜀如虎,岂不可耻?况我军比蜀较多,难道竟不能一战么?” 司马懿被他一激,也有些忍耐不住,乃语二将道:“既如此说,可传语各营,指日决战。” 二将得令趋出,便向各营通报。这二将叫作贾栩、魏平,年少气盛,既已分头传令,便即磨拳擦掌,专等厮杀。 过了两日,懿召诸将入议道:“欲击蜀兵,必须两道并进,一路攻卤城,一路救祁山,使他不得相顾,方可奏功。” 张郃出应道:“郃愿往祁山。” 司马懿乃拨兵万人,令张郃引去,自率大军出战。 诸葛亮闻司马懿营中有鼓角声,料他发兵前来,便授计与魏延、高翔、吴班三将,使他分头行事,自率大队出城,就城外布成阵势,从容待着。 好整以暇,约阅片时,便见司马懿兵过来,诸葛亮却令前军用连臂弓,射住司马懿兵。 连臂弓由诸葛亮特制,一弓能连射十箭,司马懿兵虽然锐悍,究竟禁不住许多箭镞,一再冲激,都被射回。 待至锐气少衰,忽蜀阵内一声鼓号,万军潮涌,猛扑过来,司马懿忙督众截住。 甫经交锋,刺斜里杀到一支人马,乃是蜀将高翔的旗号,当即分兵对敌,抵死不退。 谁知后面喊声大震,蜀将吴班,又复杀到,司马懿始大惊,麾兵退回。 蜀兵三路追击,司马懿且战且行,才经半途,蓦见一彪军横截路中,为首一员大将,拍马舞刀,大呼魏延在此,吓得司马懿魂驰魄散,几乎坠马。幸亏骁将贾栩魏平等,保住司马懿身,奋力夺路,才得走脱。 这番交战,蜀兵大捷,斩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战具不可胜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