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班长和小徐被他招呼出去吃早饭了。两人站在走廊尽头的窗户边,小徐惆怅的吸溜一口豆浆。 “他一个人能行吗?” “能行,说不定他弄的比我还好。”班长也吸溜一口豆浆,问:“你追过公众号吗?” 小徐摇头。“没追过。” 天天要么学习,要么打游戏,要么跟张海桐一起上下学。找书来看也是最近才发生的事,书他都没看齐整,当然没心思去网上去找这些鸡零狗碎的信息。 要不是班长说,他甚至不知道还有公众号这种东西。 “你认同我关于张海桐是书中人的结论,你肯定看到过其他的书,里面也有他的名字,所以才这么肯定。不过现在我先不问你的信息渠道,先看我这个。”班长掏出手机,在上面划拉几下,点出一个页面。 “这里,明确讲了他是张家人,而且能看出来地位不低。” 小徐凑近看,屏幕上赫然写着:张家登记名录|023张海桐。 班长说:“张起灵记得的人不多,张海桐算一个。” “要在这样一个如同定期格盘的电脑一样的人记忆里留下痕迹,你猜要用多少时间。” “所以啊,他的本事肯定不小。能在这部作品有名有姓的人,哪里会有等闲之辈。” 班长摸了摸下巴,在学校里一直很死板的脸变得神采奕奕。“我一定要搞明白,那到底是幻觉,还是真的。” “既然张海桐都是真的,那他也一定是真的!” 班长更兴奋了,手里啃了两口的包子差点把馅儿给她捏烂。 小徐一边心惊胆战的看着班长手里的包子,一边班长的那个他是谁。“你那个亲戚,怎么回事?” 说到这,班长有点兴致缺缺。兴奋的脸逐渐变得黯淡忧伤。“他是我叔叔,叫张泽清。” “和张同学同姓。名字嘛,以恩泽之心待人,以清正之德立身。这是家里人对他的期望。” “1993年,他从青海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个不知名体系工作。家里人不清楚他在哪里上班,平时干什么。连休假都很吝啬,平日里很少回来。” “家里人倒是觉得他有出息。那个时候体制内不吃香,能从外面拿钱回来才是硬道理。我们这里多的是南下广东打工的人。” “常年不回家也不是稀罕事。” “1995年。我这个叔叔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调岗,他从原来的工作地点调回了四川。” “我们仍旧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毕竟他调岗的时候,我才刚出生。” “本来一切都还好。但是我记事之后,他的信息就在我的大脑中不停消失又重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