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签售会-《他偷偷降落到我心上》


    第(2/3)页

    这么长时间一直是一个便利店的服务员,一直是一个写着没什么名气的东西的小写手。

    她相比于白编辑来说,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周围的人对她有好感也再正常不过。

    亦郁理解了白易安对白编辑的好感。

    “好啦,你们忙。”白编辑说出结束语。

    白易安拉着亦郁坐到电脑桌旁,“这里有一台电脑,给你用,需要你完成的工作我都列出来了。”

    “谢谢。”亦郁收回手,心里觉得有点别扭,虽然她知道白易安只是自然的拉着她领她做事而已,可她还是有种奇怪的感觉。

    她需要注册一个网站的账号,通过这个线上账号在签售会那天与读者交流。

    后面还有很多读者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和答案,亦郁需要记下来,以免到时候回答不出或者需要太多思考而浪费时间。

    问题有些如下:

    “作者请问当初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部作品的?”

    答案:“经过亲身体验和现场考察而细心体会后的作品,对于书中有关于真情实感的描写,都是自己真心感受后写下来的。”

    “文中的阿婆对您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蔼可亲,一个非常照顾我的可爱老人。”

    “在您的维权过程中,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请问您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

    “因为是自己亲手写出的作品,不能容忍它被人随意剽窃而谋取利益。”

    亦郁又接着看了一些,但她其实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回应变得太文案化和太官方化会让人觉得不太真实。而且读者能够选择她欣赏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但她明白,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下来,可是现代社会最缺少的,就是走心。

    现在的人很难做到将心比心,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一种生物。当你需要某人时,她细心帮助,你可能在某一刻将她追捧成“仙女天使”一般的人物。

    而当你不再需要,或者时间变得久远之后,或许这种感激就会慢慢冲淡,不会再有人记住你的好。

    当你重现在他们跟前时,他们可能不会说:“诶,这是当时帮助过我的人。”

    而是,“诶这个人就应该热心帮助不求回报。”

    这种感觉一度让亦郁觉得疲惫和支撑不下。

    第一次试着在便利店工作的时候,她什么事都想要做得好,可因为经验不足便会做一些没有注意到或者弄错的事。

    有一次她给顾客算账,不小心扫了两次条码,让总价变高。顾客发现之后没有选择留一点情面:“你有没有脑子啊,算不好钱就不要在这里当收银员。”

    那时她一度挫败,毕竟人也是要通过不断练习,不断经历才会变得更好。

    在便利店工作这件事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变成了刻板印象,好像你只需要站在台前扫码结账就很轻松的完成工作。

    他们都打心眼瞧不起这样的工作,在他们的心里,或许便利店服务员这个职业就属于社会的底层人士。他们只要有什么不满,都可以发泄在这样的人身上。

    为什么人性总是如此,亦郁很想知道答案,可她始终寻找不到,也无法改变哪怕再微小的一点点事实。这种无能为力感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今天他在自己工作中所感受到的不愉快发泄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再发泄给另一个正在工作的人,如此循环往复下去,将心比心就只成为一种美好的代名词。

    她只想仔细的再看一遍自己写的书,她想从中提炼出一些能给予自己欣赏的读者的一点力量。

    哪怕,其实自己也完全没有那种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