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六章 逐金丸-《大成将军传》


    第(2/3)页

    “第二位?那第一位是谁?”牧青翰也很好奇,便追问下来。

    陈桓策则答:“一位故人,我见的不多,也不熟识。不过想当初也是一个传奇啊。苏大夫应该比我了解一些?”

    苏鸣兮点点头,并拿出了她行医诊脉的小枕头,给牧青翰把脉,一边把着一边说:“我当年也这般给阿元公子把脉,他当时跟你一样也被箍上了一个纹路奇怪的枷锁,不过他是绑在胳膊上的,听......唐将军说这是万豪为了阻止他力量爆发的东西。”

    陈桓策也说:“赶巧了明胤不在,若是他在,或可帮你解了这困苦,毕竟跟万豪作对,唐明胤敢说第二,世间谁敢说第一。”

    听他们说话,赫连越来越不耐烦,便说:“说这么多,实则就是你也没有办法。”

    “万豪的符文一向精妙,我也实在没法。”

    赫连叹了一口气,也没继续说什么。苏鸣兮也把完了脉,说身体并无大碍,但经脉行气与当年那位故人脉象如出一辙,相比枷锁也是用来束缚力量之用。

    陈桓策这才想起,刚刚问赫连为何在此,还未问出源头。便又提了一嘴。

    赫连听此,说:“给我上杯茶!”

    当陈桓策将茶水放到他跟前时,只听他说:“你可知幽州城头已经没有大赵旗帜了吗?”

    陈桓策听了一下站了起来:“唐问远老将军反了石碣?”

    只听赫连笑道:“唐问远不和赵王石碣一条心,早二十年前就是天下共知的事吧。”

    “这我知道,可他一直名义上都是赵王臣属。”

    “是赵王臣属不假,但也是威帝亲封的幽州节度使。虽然幽州下辖的云州、渔阳、平楷、居山等地皆在石氏之手,但他也始终认为自己是一方豪杰啊。要不是他每三年向洛阳朝廷进贡,怎么遇到他们家失散多年的老大,又怎么让小唐兄弟认祖归宗啊。”赫连说完,陈桓策倒也少见的笑了。

    赫连接着说道:“如今唐家二公子唐明义今年也入了伍,老唐想着即使唐明胤还在外,看不上他这点家业。总的还有这小儿子能守业,索性明发檄文反了石碣。

    那我毕竟是大郑的朔方转运使,可十年前赵玄敢便灭了朔方王,一年前平城王也被他灭了。这一下我走陆路南下为朝廷运输战马的路线全被秦、赵给完全挡住了。如今幽州反赵,我便可改道北地经草原汪山部抵幽州,再行船出海南下,经大河西抵新孟,便可到达大郑了。

    可唐老头跟我说让道可以,让我回来之前先到江左给他买火炮三十门。我真的要不是看在欠他儿子人情的份上,我就打他了!”

    他喝了口茶,忿忿不平,又骂了很多难听的话,这也是知道唐明胤不在,不然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只听接着说:“要知道吴王这半年来一直都在打扬州,火炮他自己都不够使,还卖给我?后来我一寻思,洋人手里也有啊,贵是贵了点,可唐老头跟我说给报销啊。便带着船队不远千里来了南巡城,没想到交易的时候给人告了密,不仅扣了我的船队还把我押送到西越来。”

    陈桓策听完他这一摞絮叨,倒也显得轻松,便说:“赫连大人真是忠义报国啊。”

    “少拿你们读书说教的那一套来糊弄我,我本就不是中原人,是任太师救我水火,且白鹤行视我为知己,我才拼了命的保他子女。再看看白乐言那个小娃娃,虽说有小唐给她带出来的三十万护民军,但如果没有马匹补充,用不了几年连骑兵都没有,怎么打得过赵玄敢五十万雍凉铁骑啊。”说着说着,脸上都是一副长辈担忧的表情。

    陈桓策则在一旁安慰说:“大人且宽心,大郑陛下是不世出的巾帼英豪,彼时手下无兵尚能与赵玄敢分庭抗礼。如今贵为天下共主,自能退敌。”说完还轻声补充道:“大郑臣子之中,可能只有您敢直呼威帝和陛下的名讳。”说完还笑了笑。

    赫连淳厚不置可否,撇撇嘴,倒有些骄傲和嘚瑟。

    听着这两人一来一去,牧青翰感觉自己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所说的事情,对他来说只有新奇。这一来一回,都是英雄建功立业的豪情与责任。而反观自己,如此渺小,连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都保护不好,身负如此血仇,却只能到处东躲西藏,那种挫败和自责,一阵阵的涌上面庞。刚刚还因为听到些新奇事物而变得略有轻松的脸,此刻也开始凝重起来。

    想着想着,便觉得房间里有些闷。便走出来透透气,今夜无月,堂下只有房间里透出来的灯光。昏昏暗暗的,由于枷锁的原因,牧青翰小步小步的走,往往会瞧不见脚下的路。在下阶梯的时候差点跌倒。他摸着廊柱,做到了木栏上,这里上次和小葳在夜里说话的地方很近。想想,那也就是几天前的事。

    他在这里吹风,望着院落,自己跟自己说:“是立春之后才开春?还是明儿个人就开春了?”他想不明白,年关之后天儿应该就该暖和了,怎的这比前几夜的夜里还要冷呢。

    这时,他感觉到又脚步向他走过来,通过步伐的频率,他知道那是蒙知初。蒙知初走过来,坐在他的身边,说:“怎么了,不在里面听两位前辈说故事了吗?”声音很轻,很柔。

    牧青翰只回答道:“你不是也没听了。”连头也都没回。

    “呵。”蒙知初淡淡说:“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讲过去的事,听了多也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