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回 晕头转向-《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2/3)页

    荀攸道:“自古商无不奸,但多只为利。今日再纵观陆义浩所行之事,主公于扫平诸袁之时,他也算是没少从旁相助,但更多的时候是借着战乱劫掳袁境中的百姓与赀货已充己身,而对主公所占据之地,他却不敢动之分毫。所以攸敢断言,这次他急急的带走徐元直,就是他不想开罪于主公的一个表现,否则主公一但动怒下令,断绝了夷州与江北各处的商货往来,他陆义浩必然会因此而损失惨重,而这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事情。”

    曹操道:“那他又为何会将徐元直派去刘备的麾下?”

    荀攸道:“其实他除了与主公所治各处的商货往来甚巨之外,在荆襄之地的生意做得也很大。在商言商,荆襄之地本就富庶,只是各方势力却错综复杂,而刘备为刘表所纳之后,更是乱上加乱。他在这样的地方做生意,而且还做得那么大,那对任何一方都要示之以好,否则任何一方给他来那么一下,他的商利就不知要损失多少。所以徐元直多半就是他暗中派到刘备帐下,专门帮他的生意大开方便之门的人。至少据在下所知,刘备在购置军需之物的时候,经常就是派徐元直去置办。”

    曹操皱眉:“会是如此?”

    荀攸也跟着皱眉:“应当是如此。而徐元直为暗伏之士,在明面上要为刘备出谋破敌乃是其本份之事,陆仁于事后知觉,因徐元直之事而恐开罪到主公,所以只在当夜就急急的将徐元直带离,这样也就解释得过去了。”

    荀攸的这种解释可以说是对郭嘉的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相对来说也都说得过去,而最重要的是曹操这帮子人摸不清楚陆仁真正的老底,因此在这个时候对陆仁有了些轻敌之心。

    总之曹操听过荀攸的分析之后表示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沉吟道:“不过徐元直乃不可多得之士,却怎么会投在陆仁的身侧?”

    “听闻说徐元直在荆襄正值不遇之时,偶与陆仁相遇。陆仁早年间就很敬佩徐元直,就对徐元直甚是照顾,连其母、其弟也都接去了夷州。徐元直心怀感思之意,故而会着意投报于陆仁。”

    曹操摇头:“陆义浩现在只不过是一介商贾,徐元直追随于他岂不是明珠暗投之举?孤有意召徐元直来此,至于陆义浩则给他些好处,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尚未来得及有点什么反应,郭嘉便干笑道:“主公,今时今日你还以为这小子只是想当一个富甲一方的商贾?这小子其实精明着呢,他到底布了些什么样的局、有着些什么样的安排,在下在没有看到一些什么端倪之前已经是不敢妄言了。主公也该知道,这小子很多的想法,是不能以常理去度之的。”

    得说清楚一下,陆仁作为穿越者,很多时候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曹操这些古人的思考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郭嘉比较了解的是陆仁的性格,但对陆仁看待事物的眼光却有些无法理解。这是时代观念所造成的事,这会儿郭嘉所指的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对于曹操来说,则有那么点陆仁的想法很难预料得到的意思。而这样的人,往往也就意味着令人难以捉摸、很难对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