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杨铭找就动手了(中)-《大明的脊梁》


    第(2/3)页

    “不知几位仁兄如今在贵州何地为官?”杨铭一抱拳,对旁边的几位官员问道。

    立马,几位官员便站了起来。

    其中一位客气道:“不敢,愚兄几人正是在李府尊治下,到时候还请杨老弟多多照顾一二!“

    如此,其他几位也一一的自我介绍起来。

    其实算来都不算是外人,都是李道远的手下。治下分别是江口、石阡、德江、以及玉屏、印江、沿河、松桃七个县,其中江口、石阡、德江三县因为距离长江航线较近所以汉族居多被当地称之为汉县,而玉屏、印江、沿河、松桃四县却是几乎由少数民族构成,其中地理环境恶劣又多于猛兽又被称之为数县,总而言之,无论是汉县还是数县其实生活都非常清苦,当地人也只能靠江打鱼,靠山打猎再多多少少种植点儿庄家贴补家用,当然因为气候环境等原因当地也产出不少种类的中药材有甚者甚至专业采药为生。

    他们不知道杨铭之所以和他们套近乎其实也是在打他们的主意。

    既然他们的治县都在思南附近那么他们便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杨铭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其实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配套,从主打产业到延伸的配套产业其中所蕴含的金钱绝对不是1+1那么简单,哪怕杨铭用不着,但是这些县也可以用。反正是李道远的治理范围内他并不介意给这些人一个蛋糕,如此一来作为知府的李道远自然也能从中分到一部分功绩。

    不过显然,李道远还在思索刚才杨铭的那四个字――交期秋末!顾名思义。意思就是杨铭交付药材的时间是秋收以后,可是....药材能像是粮食一般种植还来个收获吗?在他的认识当中。药材自然是采集,如果说到秋收那么久一定是粮食。难道杨铭有把握在一季之后偿还所有的粮食?

    李道远在沉思,这边杨铭已经开始和几人谈起了思南的周边情况。

    “王兄乃是江口县令不知道在江口一地百姓以何为业?人口几何?”杨铭一边给几位县令上酒一边笑着问道。

    他问的江口县令名叫王学化,乃是正德八年的进士,虽只是二甲末流但是也不可谓不前途远大,之因为当时受到了阉党牵连虽然不至于因此致仕但是被下放到贵州就是整整十来年几乎换来换去都是在这几个穷乡僻壤中担任县令可以说就是个舅舅不疼奶奶不爱的人,可是杨铭即将前往思南做县令无疑便是他的一个机会!

    杨铭去思南绝对不是下放,相反在这件事当中隐隐还有一点儿另外的味道!王学化虽然一直在贵州当官,但是别忘了他乃是堂堂科班出生,同年、同门自然也是不少所以他也多多少少知晓一些关于杨铭的内幕消息,而杨铭敢于方言三年交粮赋三百万两他心里一合计便看出了门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