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276章 不宣而战【三、四更】-《唯我独裁》


    第(2/3)页

    尤其是俄国国内的那些个不安分的政客们,更是看维特受宠敛财嫉恨得要命,于是借机挑拨。

    俄国国内政局比俄国的经济更加糟糕,沙皇政府虽然给了议会很大的发言权,但是实际大权依然在沙皇手中,具体表现在但凡决议最后都需交给沙皇决断,然后才能通过。议会的决议,只要不符合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意思,不论大小事情,尽皆被否决,因此议会变成了摆设。

    政客们最钟爱的东西便是权利了,沙皇既然给了他们参与决断的权利念头,却又不给他们实权,必然会导致一些政客们的不满。而维特一党把持财政部和交通部敛财,一条西伯利亚铁路一大半财富都落入维特一党手里,他们自然是内心一片嫉妒恨,联合起来对付维特,打狗给主人看。

    其中,列宁便是最积极的人之一。

    1899年,列宁写成《怎么办?》一书,批判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及其俄国变种经济主义,指出其主要根源在于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为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早就指示李国栋跟列宁一党接触,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方阵,资金充沛的李国栋于是给了列宁很多的援助。于是列宁一党不再像历史上那样穷的要命的样子,迅速集结针对沙皇政府的反抗力量。再加上列宁特别会煽动俄国工人老百姓们的情绪,

    在其周围聚集了大量的拥护者,建立政党的时机已经水到渠成。

    1899年7月,列宁手下的人已经相当多,而且比起其他的政党,列宁有李国栋的强力支持,可谓兵强马壮。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列宁主导的大会通过国际**〖运〗动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由于在党的组织原则上的分歧,会上形成拥护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和拥护l马尔托夫的孟什维克派。

    布尔什维克的意思就是多数,列宁现在还没有想要分裂社会民工党的想法,因此便形成了这种局面。不过,列宁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因为他已经取得了社会民工党的大部分席位,成了社会民工党的实际话语人。

    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的斗争,由于李国栋的介入,而使得列宁在这次民工党大会上提前得到党内的实权,而列宁的强烈号召力使得民工党表面上完整,实际上已经分裂了。

    会后,列宁跟布尔什维克党内的重要干事们商议了目前的俄国现状,按照列宁对远东局势的分析,认为很大程度上,俄国跟中华帝国开战将是一个他们推翻沙皇政府的机会,最起码也会逼迫沙皇政府承认布尔什维克的合法性。

    列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利用沙皇俄国跟中华帝国开战的空当,希望能够鼓动俄国人推翻沙皇政府或者是成立限制沙皇权利的国家杜马议会,这样列宁就可以掌权了。

    1901年十月下旬,李国栋发电报给列宁,计划将价值200万龙币的卢布伪钞交给列宁作为活动经费()。不料列宁拒绝了,他此刻只希望通过正当党派渠道夺取政权,而伪钞将令沙俄经济崩溃,因此列宁拒绝了。

    不过,列宁的副手霍洛夫却暗中跟李国栋达成了交易,每花出去一百万卢布,霍洛夫将支付给李国栋一万龙币,而李国栋则再供应给霍洛夫一百万卢布,不计上限。

    于是乎,霍洛夫利用李国栋给他的假钞迅速在俄国国内活动,套现真卢布后者其他财产。并且大力发展他的人。

    李国栋的目的是大量输入假钞给俄国,因此不可能只靠霍洛夫一人。俄国黑社会和黑市上是假钞的交易所,李国栋明令〖中〗央情报局驻俄国各地的情报站人员通过俄国黑社会和黑市交易,大规模出兑假卢布。

    这样,在中华帝国对俄计战前夕,对俄国的金融战争便已经打响了。

    ※※※※※※※※※※※※※※※※※※※※※※※※※※※※

    ※※※※※

    战争黑云越来越近,中华帝国已经在外交攻势、财政准备、兵力动员、物资储备、金融伪钞偷袭等方面全面做好了准备。

    然而,对于沙俄政府来说。

    自大的沙皇政府依然没有重视中华帝国的各种行动,一直以为中华帝国只是被动防御,不敢主动攻击俄国。

    而沙俄历来把远东看作次要战场,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华作战计划…。阿列克库罗帕特金大将离开海参崴回国前特意访问了〖中〗国,回国后,他在沙皇面前作出结论是:“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中〗国士兵,而我们只需在远东集结80万大军,这已经是击败〖中〗国陆军所需数量的三倍了。所以说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

    库罗伯特金认为一个俄国士兵能够对付三个〖中〗国士兵的话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新任陆军大臣碟霍姆利诺夫可不想库罗伯特金那样自大到打了败仗回国海死不要脸()。

    苏霍姆利诺夫还是计划…采用180万俄军对付162万〖中〗国陆军的兵力。

    虽然他本质上也认为沙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即将到来的战争只是一次“军事散步”。

    苏霍姆利诺夫给远东总司令阿列克塞耶夫的命令是,以远东现有兵力坚持6个月的防御作战,直到集结足够的兵力之后再进行全面反攻。

    苏霍姆利诺夫认为,俄军将在第七个月突破〖中〗国防线,击溃其主力部队,平定人民的反抗,占领北京城,生擒中华帝国皇帝。

    对于苏霍姆利诺夫的命令,阿列克塞耶夫表示支持,他也是这样安排的。在沙俄远东舰队作战计划上面,沙俄海军部大臣尼古拉耶维奇亲王给阿列克集耶夫的命令是:依托蔚山,控制朝鲜海峡:不允许中华帝国海军通过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防止中华帝国海军攻击海参崴。

    计划强调一切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持久保存海军力量,无论如何不采取冒险行动”。这也是一个消极保守的计划,而且与地面作战计划没有联系。

    对于亚历山德罗维奇亲王的命令,阿列克塞耶夫也没有太大的反对,他也知道俄国远东海军根本打不过中华帝国海军,被动防守也符合他的意思。但是阿列克塞耶夫希望俄国海军向远东增援,一味的挨打不是他的作风,他需要反击。

    对于阿列克塞耶夫的请求,亚历山德罗维奇亲王最终批准再增援远东两艘战列舰。对此,阿列克塞耶夫表示失望,但有总比没有好。

    沙俄帝国表面咄咄逼人,叫嚣着对华发起攻势,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沙俄在远东奉行被动防守的行动事实已经被中华帝国的情报部门发现()。

    于是,中华帝国总参谋部也调整了战术,由战略防御转入主动攻击,按照帝国皇帝的话,将战火烧到俄国土地上。

    十月十六日,中华帝国总参谋部作战计划的最终版本出台,并提交帝国皇帝王辰浩御览。

    其基本精神是,利用俄方准备不足,以突然袭击首先歼灭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权,保障陆军在朝鲜和滨海州的登陆,并占领海参崴,打通进入黑龙江的海上通道。尔后集中地面部队主力,力争在俄国增援部队到达远东之前,歼灭俄军于尼布楚、伯力、海参崴地区。

    做出这种部署,主要有几个战略考量点。第一是西伯利亚铁路再过几个月就会竣工,那时对中华帝国是不利的。第二,俄军准备不足,在远东几个要塞防御工事还未完工。第三,此时俄国大本营一直以为中华帝国会被动防御不会主动出击,确山军演给了俄军一个障眼法,中华帝国此时突然出击,出其不意可以获得重大战果。第四,海军拥有绝对优势。可以控制制海权,攻击部队没有后顾之忧,如果没有攻克俄国要塞,那就从海路退回国内跟俄军打防御战。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积极进攻、速战速决的计划,但也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即如果无法攻克俄军重兵防守的海参崴、尼布楚、蔚山等要塞,被俄军拖住,将面临被俄军援军反包围的被动局面。当然,这点帝国总参谋部已经做了全盘考虑,有制海权在手,可以随时将攻击部队运回国。

    ※※※※※※※※※※※※※※※※※※※※※※※※※※※※※

    ※※※※
    第(2/3)页